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题目
第一个
设
证明线性无关或者相关都可以从定义入手。
设
所以:
第二个
设
由于是基础解系,所以可以得到:
而要证明
展开得到:
由于
得到:
进而得到:
从而得到
第三个
对于常见到的
此外,由
所以可以得到:
但我们又知道:
综上所述,可以得到:
然后,其中,
由
由
第四个
设
首先是利用行列式的性质得到:
进而得到:
所以,
再根据
再根据
解得:
第五个
设
则
设
展开为:
然后再计算
而我们知道
所以可以得到:
第六个
设实矩阵
已知:对于任意的维非零实列向量 ,都有
可以得到:
这里是在凑正定的定义。而正定之后,则可以使用顺序主子式来求它的范围。
一些不知道放哪的性质
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
可以利用行列式不等于
来判断,某值不是其特征值,例如: ,当然,这里可以是任意的特征值。 求矩阵的秩,行变换和列变换都可以使用(可以混用)
求解线性方程组,只能用行变换(所以如果凑不出左边单位矩阵的形式,就需要自行代入特解去尝试)
求逆矩阵,可以使用行变换,也可以使用列变换,但是不可以混用
对于任意的
维非零实列向量 ,都有 单位列向量指的是各元素的平方和为
。所以,可以认为 是单位列向量,它的特征值为一个 , 个
代数余子式与转置
如果
同时,可以延伸出来:
注意,上面公式中的
这里要区分开来的是
NOTE
注意,在计算伴随矩阵的时候,不需要乘对应位置上的元素值,只需要求出代数余子式即可
而在求行列式使用展开定理的时候,是需要乘以对应位置上元素值的。
此外,代数余子式一定是要计算
例如:
矩阵方程得到特征值
对于一些一般的矩阵,如果是以某种方程的形式给到。那么一般可以直接将方程中的矩阵换成
例如:
就可以换成:
分解得到:
向量点乘矩阵
形如:
它的特征值为:一个
NOTE
特别注意,单位
矩阵多项式平方的展开方法
形如:
行列式
NOTE
矩阵的行列式等于其特征值的乘积
计算方法
行列式有两种计算方法,一种是使用某一行或者某一列,乘以这一行或者这一列的代数余子式。
一种是使用行化简,或者列化简,得到上三角或者下三角,主对角线之和就是要求的行列式的值。
如果题目中出现“代数余子式”,并且还要求行列式这类问题,一般考虑使用代数余子式展开的方法。
NOTE
在计算行列式的时候,如果某一行或者某一列中的
当在计算一些抽象行列式的时候,如果行列式除主对角线意以外,第
[!tips] 加边法:将行列式的添加一行或者一列,使其生阶之后的行列式的值不变,这种方法叫做加边法。
一些特殊行列式的结果
第一个 - 两条线
NOTE
这个地方有时候会让考虑
第二个 - 分块矩阵
其中,
第三个 - 全 1 矩阵减去单位矩阵
其特点为主对角线为 0,其他地方为 1
结果为:
具体推导过程在这里
第四个 - 回字形行列式
形如:
甚至于说,可以是任意的:
其计算方法是一样的:
用一个例子来说明:
第五个 - 左上箭头行列式
这种一般是变换得到:
1800 P 100 T 4 上
计算:
这道题的思路是从第二行开始,每一行都减去第一行。得到:
这个就是一个典型的左上角箭头行列式。
具体思路是将第一列的
实现方法是:从第二列开始,每一列乘以
所以得到的结果是:
然后再将第一列分别加上后面每一列,将第一列的
然后计算最后的结果是:
第六个 - 类似于递推行列式
2015 年数一
这类题目一般都是利用展开定理,然后得到一个递推公式,从而得到最后结果。
直接对第一行进行展开。
然后,可以得到:
以此类推,就可以得到:
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就可以得到:
第六个 - 主对角线为 ,其他为
这种行列式的计算方法与全
解决方法都是利用特征值来计算行列式。
形如:
首先是换成矩阵来计算,可以得到这个矩阵是:
其中,
而对于全一矩阵来说,它的秩为
利用的是:
再利用特征值的表格,可以得到
而矩阵的行列式为所有特征值相乘,所以可以得到:
范德蒙德矩阵及行列式
行列式结果:
当
当
行列式的性质
NOTE
注意,行列式中,不存在拆开运算的规则。
也就是说:
但是,存在意外,就是当只是对某一行或者某一列进行加减法的时候是可以拆开的。
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:
如果矩阵
行列式与代数余子式之间的联系
当已知一个行列式,要求其某一行或者某一行几个元素的代数余子式,可以使用下面这个方法:
比如说:1800 P 99 T 1 下
求
具体方法就是,直接将
然后直接用其系数替换掉原行列式中的第三行,变成:
然后计算此行列式,得到的结果就是
下面进行总结:
当一个行列式上的某一行或者某一列代数余子式乘以对应元素,得到的结果就是行列式的值。
如果不是对应的元素乘以代数余子式,得到的结果是
上面是对应的元素乘以对应的代数余子式,下面则是不对应的。
这个结论可以用在下面这个题上:(进阶用法)
要求:
利用性质:
且有:
令
要理解
例如:1800 P 100 T 5
求
IMPORTANT
一定要理解代数余子式与伴随矩阵还有行列式之间的关系
比如上面这个题,要求其中一行的代数余子式之和,其实本质上就是求伴随矩阵这一列的和
这里需要明确的是:伴随矩阵是原矩阵中每个元素的代数余子式组成的矩阵再转置。
而我们知道:
这样就可以得到:
接下来的求和就比较简单了,只需要计算出来行列式,再将
有关于秩的结论
- 当
、 都可逆的时候,有:
若
(列满秩),则 ; 若
(行满秩),则 ; 若
(列满秩),则 只有零解 若
(不是列满秩,但没说是行满秩) ,则 有非零解 矩阵
与 共阶 向量组
与 共阶 若
,则有 ,例如 ,则 当
可逆的时候, 若
, ,则 ,其中 、 为可逆矩阵。反过来说,如果前面条件不能满足,则 、 不可逆。 如果
,则有: 其中 , 为 的特征值。
分块矩阵的一些结论:
,当 、 可逆的时候,等号成立
特征值与秩之间的关系:(在可对角化的基础上)矩阵的秩等于其非零特征值的个数(包括重根)
分块矩阵
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
NOTE
原理规则是一样的:左乘为行变换,右乘为列变换
对于分块矩阵来说,依然适用。
例如:
在上面的变换中,第一次是第一行减去
第二次是第一列减去
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与分块矩阵的秩结合,来判断一系列问题。
分块矩阵的秩:
分块矩阵的伴随与逆
首先明确,伴随与逆之间的关系是:
所以,求伴随本质上是求逆:
NOTE
口诀:
对于主对角线满的情况:
主不变,负对调,左行右列添负号(左乘行,右乘列,再添负号)
主对角线满无需对调,主对角线不满需对调
当主对角线不满的时候,则需要对主对角线和副对角线上的元素都进行对调
不需要对调的情况:
必须对调的情况:
而直到伴随矩阵的逆之后,则可以得到矩阵的伴随为:
而行列为:
转置矩阵
这个其实挺好理解,就是沿着主对角线反转一下即可得到转置。
下面是一些运算法则:
对于转置矩阵的行列式:
如果一个矩阵是一个正交阵,那么有:
解矩阵方程
解矩阵方程的方法有两种,对于
如果
如果
方程组
齐次与非齐次解的充要条件
非齐次
注意,以下结论,都不要求矩阵
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无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
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唯一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
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无穷多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
非齐次线性方程组
若非齐次线性方程组
若
解释:因为
NOTE
当已经知道
齐次
当
齐次线性方程组
齐次线性方程组
当
齐次线性方程组
齐次线性方程组
如果齐次线性方程组
齐次方程组只有零解不能推出非齐次方程组有解。
齐次方程组有非零解不能推出非齐次方程组有无穷个解
齐次方程组
IMPORTANT
非齐次方程的解的线性组合在系数和为
齐次方程组解的任意线性组合仍然为解
几个结论
若方程组
推导: 非齐次有无穷多解:
若非齐次线性方程组
解的结构
设
、 、 、 是齐次线性方程组 的一组解,则 也是 的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设
、 、 、 是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的一组解,则 也是 的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方程组无解,则可以得到 不能由 (向量组)的线性组合来表示
线性相关
NOTE
线性相关:
如果存在不全为零的系数:
线性无关:
给定向量空间中的一组向量:
的唯一解是:
则称这组向量线性无关。
NOTE
向量组
线性相关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构成的矩阵的秩
线性无关的充分必要条件是
小相关可以推出大相关
大无关可以推出小无关
如果向量组
NOTE
维数小于个数(组成的矩阵,行数小于列数)的时候,一定线性相关(例如 3 个 2 维列向量,一定线性相关)原理是秩的最大值小于等于维数,小于个数的时候就会线性相关
反之,当维数大于等于个数的时候,却不一定是线性无关的。例如下面这个:
快速求解
直接上个例子:
求
注意看,在上面这个变换之后的矩阵中,左上角得到了一个二阶单位矩阵,并且,可以发现这是一个五元方程组的解,那么最后的通解则有三项齐次通解加上一个非齐次特解得到的,是:
可以注意到,上面齐次通解部分就是单位矩阵后面三个元素取反之后得到的,然后下面再用单位矩阵补齐,是几元就需要补充到几元。至于非齐次特解,则是直接照抄最后最后一列的前两行(因为只有这两行非零),然后剩下的部分用零补齐即可
IMPORTANT
注意,这里的特解必须是化简到行最简形式:
例如:
只有这样得到的才是真正的特解:
验证特解是否正确的方法是,将特解代入到方程中,如果成立则没问题。
用到的方法还是传统计算,这只是将其化简了。
NOTE
原理在于:每一行可以得到(齐次通解):
然后分别令
如果要求
其中,
克拉默法则求解
克拉默法则用于在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唯一解,
当
其中:
是系数矩阵的行列式(也称为“主行列式”),且 ; 是替换行列式。将系数矩阵 的第 j 列元素,替换为常数项向量 的对应元素后,得到的新 的矩阵的行列式。
公共解问题
普遍来说,公共解的问题本质上是将两个方程组的基础解系求出来之后,然后在此基础上将两部分的基础解系联立,得到一个公共的解。
可逆以及诸多结论
如果
则
以上结论都可以相互推导,都是双向箭头
当然,如果
单向的:
如果
此外,有很多关于
- 齐次方程组有非零解
不可逆
对于一些题目中的求逆,只要能将题目中的条件分解成:
NOTE
对于非方阵
当它为列满秩(
当它为行满秩(
求逆的各种方法
凑单位矩阵法(抽象矩阵定义)
对于部分的抽象矩阵,形式比较复杂的,可以使用凑的方法:
只要能凑出来
伴随矩阵法
前提是
行变化方法
其中
特殊矩阵求逆
- 对角矩阵:
初等矩阵
性质与重要公式
首先就是都可逆;
有关实对称矩阵的一些结论(合同)
对于实对称矩阵
则可以得到:
NOTE
正交矩阵的行(列)向量也是正交的。
此外,正交矩阵的特征值为能为
若
则
相似 合同 等价 相似 特征值相同
若
等价 等价 ,其中 、 可逆
NOTE
实对称矩阵的不同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正交
NOTE
如果两个矩阵
实对称矩阵的秩为
对于实对称矩阵,它的特征向量的组合就可以构成可逆矩阵
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向量的个数可以说是无限多个;求出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之后,要在特征向量的前面加上常系数
正交与正交变换
NOTE
在正交变换下,标准形的系数就是其特征值
正交向量组
线性无关组
施密特正交组
直接记忆:
正交矩阵
当
当然可以得到:
对于一个正交矩阵
- 其定义:
为正交矩阵,则 或者 - 若
为正交矩阵,则 、 、 也是正交矩阵 - 若
、 都为正交矩阵,则 也是正交矩阵 - 若
为正交矩阵 的列(行)向量组为单位正交向量组,在这种情况下,一般要考虑施密特正交化来求解此矩阵。(可以用来判断此矩阵是否为正交矩阵) - 若
为正交矩阵,则它的特征值只能为 和 (实数范围内)
针对某矩阵
即可求出特征值
相似矩阵
NOTE
相似的定义:
一个矩阵
本质上是对
判断是否相似
NOTE
一般来说,判断两个矩阵是否相似,首先判断行列式是否相等。然后是秩是否相等,然后迹是否相等;
如果都没有问题,那就求两个矩阵的特征值,然后分别求
特征值
代数重数:此特征值有几重(两个相同的特征值就是两重)
例如:
他们的特征值都是两重的
判断两个矩阵是否相似,首先是能否找到这个可逆矩阵。
其次,如果两个矩阵都能对角化,并且具有相同的特征值及其代数/几何重数也相同,那么它们相似。
如果没说其特征值是否相等,那么就有可能不能相似。
NOTE
实对称矩阵一定能对角化
可以对角化的矩阵,其特征值的代数重数和几何重数是相同的
如果下面相似能得到的这些结论中也存在部分不能满足,那么也不是相似的。
相似的结论
如果
则有:
IMPORTANT
可以使用相似对角化来求某个矩阵的高阶次方

特征值与特征向量
一些结论
若
则有:
若
若存在可逆矩阵
, 与 也相似(包括 与 , 与 , 与 等相同运算)
注意,这部分要和相似矩阵结合起来。
若方阵
只需要按照
NOTE
但是,如果
设
所以,
所以,
进而可以得到
特征值
例如一个
为了保持特征向量线性无关(可对角化),其对应的特征向量的个数应该是
特征值以及可逆矩阵的求法
一个
其等价于:
如果要由非零解
然后解此行列式即可得到结果。
如果接下来是要求可逆矩阵
那么在求出来特征值之后,利用方程组的知识点。得到:
利用已经得到的
得到基础解系之后,就是根据特征值对应的基础解系组合到一起,得到:
一定要注意对齐。
出现特征值,一定要考虑特征值变换问题。记得使用下面这个表格的内容。
一个对比表格:
原矩阵为
| 矩阵 | ||||||||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特征值 | A | ||||||||
| 特征向量 | ---- |
NOTE
一对矩阵,特征值相同,一定相似
相似
NOTE
一个矩阵的特征值相乘得到这个矩阵的行列式。
一个矩阵的特征值相加得到这个矩阵的迹
NOTE
设
其中,
矩阵
其中的
当然如果出现
当然如果是:
可逆变换与正交变换
在可逆变换下,二次型的系数不一定是其特征值
在正交变换下,二次型的系数一定是其特征值
NOTE
在考研中,讨论合同、正定的时候,只考虑对称矩阵
所以,对这句话的认识就是:如果题目中没有出现对称矩阵,那么在讨论合同、正定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不考虑的(特指选择题)
正定
一些结论
- 若矩阵
为正定矩阵,则存在唯一正定矩阵 使得
定义及判断方法
NOTE
正定的定义:
设
则称
若
的顺序主子式 正交特征值的数量为
正惯性指数为
正定 正定 正定 正定 正定。(单行箭头) 若
、 正定且 ,则 也正定 ,那么 的特征值都为 ,则 为正定矩阵;但如果 是正定矩阵,不一定与 相似。
以上方法可以用来判断一个矩阵(二次型所对应的对称矩阵)是否正定
快速判断二次型是否正定
对于一个二次型,可以是方程形式:
只要代入一个任意的非零向量,结果如果小于等于
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快速排除非正定。
此外,二次型正定的充要条件是:
对任意的
合同
如果存在一个
判断合同
对于实对称矩阵,判断合同性应比较正、负、零特征值的数量(惯性指数)
若
NOTE
在考研中,讨论合同、正定的时候,只考虑对称矩阵
所以,对这句话的认识就是:如果题目中没有出现对称矩阵,那么在讨论合同、正定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不考虑的(特指选择题)
同解
若
向量组
NOTE
两个线性方程组(或它们的系数矩阵)如果能通过有限次初等行变换(或行列变换)互相转化,就称为 共价
两个线性方程组
若
等价
等价的定义:
两个向量组等价,代表它们之间可以相互线性表示,比如
判断公式:
但是,如果使两个矩阵等价,意味着他们之间可以通过有限次的初等行变换进行转换,这与向量组等价之间是不一样的。
一般来说,对于证明两个矩阵等价,一般思路是令
内积与外积
两个列向量的内积(
对角化
判断一个矩阵是否可以进行对角化的方法有三个:
- 对于一个
阶矩阵 ,如果它有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,那么它就可以进行对角化(双向箭头)。 - 如果
, 可以对角化。(注意,这里是单向箭头) 的 个特征值都不相等 可以对角化
实对称矩阵一定可以对角化
若矩阵
一个矩阵可以对角化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一个特征值,其代数重数(特征多项式的重数)等于其几何重数(线性无关特征向量的个数)
代数重数:
惯性系数与标准形
惯性系数和标准形,主要是实对称矩阵中讲到
惯性系数是描述实二次型(或实对称矩阵)本质属性的一组数值。
对于
- 正惯性系数:规范形中系数为
的个数 - 负惯性系数:规范形中系数为
的个数
任意一个实二次型,经过不同的可逆线性变换化为的规范型是唯一的。
二次型与标准型
#TODO
王海平